9月4日是“世界白血病日”,这是由急性白血病倡导者网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倡导者网络、慢性髓系白血病倡导者网络和白血病护理在2020年共同设计并发起的宣传日,旨在提升人们对白血病的认识。
目前,全球有超过30万人死于白血病。因此,通过“世界白血病日”加强白血病的宣传尤为重要,这有助于人们了解白血病的临床表现,鼓励患者及时就医,从而减少诊断延迟造成的死亡,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组织(通常是骨髓)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在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导致异常白细胞(即白血病细胞)的过度生成。
这些异常白细胞不仅失去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反而可能抑制或破坏正常的造血功能。白血病和实体瘤有区别,实体瘤是聚焦在某一个脏器上,而白血病主要分布在全身的造血系统中。根据白血病的病变细胞类型和起病速度,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等。
白血病常见的症状
贫血
贫血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的异常增殖,抑制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患者因此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出血
白血病患者常常面临出血的风险。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对血小板的破坏作用以及凝血机制的异常导致的。出血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皮肤、牙龈、鼻腔等部位最为常见。出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
由于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感染。感染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最为常见。感染症状多样,如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
发热
发热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热的原因可以是白血病细胞本身引起的肿瘤热,也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发热。发热不仅使患者感到不适,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肝、脾、淋巴结肿大
白血病细胞可侵犯肝、脾、淋巴结等器官,导致这些器官肿大。肝脾肿大可引起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等症状;淋巴结肿大则可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提示病情的进展和恶化。
不常见的症状
牙龈肿痛、心、呕吐、手脚麻木、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头痛、肌肉疼痛、背部疼痛、皮肤瘙痒、体重减轻等。
白血病如何诊断
诊断白血病主要依靠骨髓穿刺、活检等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还需要做血常规、血涂片、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检查以及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以利于支持治疗和针对白血病整体治疗策略的制定。
白血病如何治疗?
由于白血病分型和预后分层复杂,治疗上需要结合精准的诊断、分型制定治疗策略和具体方案。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主要的治愈方法,也是难治/复发或耐药白血病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输到患者体内,重建造血免疫系统。
如何寻找合适的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配型可以从中华骨髓库检索,如果您是在中华骨髓库备案移植医院就诊的患者,可以通过主管医生向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发出HLA检索配型申请,中华骨髓库将尽快为您寻找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并提供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服务。
除了HLA检索配型外,中华骨髓库还会为找到相合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患者做好捐献者再动员,安排供患HLA高分辨分型确认、捐献者体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护送造血干细胞等相关服务。
对没有找到相合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患者,中华骨髓库将不断为其在新入库数据中重复检索,或帮助患者到联网脐带血库和境外骨髓库检索查询。同时,患者也可通过扫描下方的小程序二维码,链接到“HLA智能分析和临床应用多功能远程平台”,由中华骨髓库合作的苏州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提供专业配型咨询。
患者有哪些应对措施?
及时就医与规范治疗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白血病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和接受规范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诊疗技术,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优化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治疗计划并按时复诊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好转。
出血护理
对于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同时,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防止外伤性出血。
对于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局部出血症状,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等方法进行处理。严重出血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输血或手术治疗。
预防感染与并发症
由于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所以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感染。因此预防感染和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和家属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还应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如贫血、出血等。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理
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同时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