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红会事业»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三甲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因病去世,“回归”母校

三甲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因病去世,“回归”母校
 
 

儿童被称为人间天使,我愿借这个职业做一辈子的天使守护者。

7月11日,杭州市中医院、温州医科大学发布悼念文章,缅怀杭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1983届校友余峰。

2025年6月30日,余峰医生因病在杭州离世。在生命的终点,她将遗体捐献给温州医科大学,成为该校首位捐献遗体的大体老师校友。

据温州医科大学官方消息,余峰留下了最后的心声:

“医学的路,我尽力走过了一程。同仁朋友们,请你们继续往前走——记得常备一颗糖,给孩子;常怀一颗心,给病人。”

图片

▲余峰医生/图源:杭州市中医院

公开资料显示,余峰生于1958年,1978年考入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

本科毕业后,她在温岭新河人民医院工作多年,虽然小有名气,但坐诊时,余峰仍深感知识经验不足,便放弃医院工作继续求学深造。

在温州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余峰师从我国著名儿科专家黄达枢教授。黄达枢教授被誉为“温医儿科之父”,曾培养出20余名医学硕士,当中很多人已成为国内儿科界的翘楚。

图片

▲余峰医生/图源:温州医科大学

在同窗赵伟的记忆里,余峰总是那样宁静平和,优雅知性,“从未见她高声争执,总是轻声细语地沟通并解决问题。每逢考试,我等常觉压力如山,挑灯夜战,而余峰却始终淡定从容,不急不徐,胸有成竹。她成绩优异,文字功底扎实,只是生性文静,不常显山露水。”这份淡定与勤勉贯穿了她的职业生涯。

好学、好思是余峰保持了一生的习惯。成为儿科医生后,她白天接诊逾百患儿,深夜仍坚持研读最新文献,书架上厚重的儿科学专著被她翻阅得卷了边、泛了黄。她持续不倦地汲取着前人的经典智慧,也复盘审视自己经手的医学案例,孜孜提升着她的专业,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医学日志。攻读研究生期间,她配合导师执笔完成的数篇研究成果刊登于《中华儿科杂志》,在苏州儿童医院进修时的课题报告,至今还在科室治疗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余峰进入杭州市中医院儿科工作。临床中,她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综合诊治。

图片

▲年轻时的余峰/图源:温州医科大学

杭州市中医院在其悼念文章中介绍,余峰性格内敛,少有侃侃而谈的时候,但面对病人,她总是眉目温和、语调轻柔,甚至有许多巧妙的方法减轻孩子的就医恐惧感,并耐心安抚焦虑的家长。

“她的门诊总是患者爆满,挂号几乎每次都是马上满号。”医院儿科同事唐亚萍医生回忆,“常有挂不到号的患者候着要求加号,她都有求必应,说‘能多治一个是一个’。”

因此,不能及时下班成了余峰的生活常态,即便在休息日或夜间,她也时常回复患者的求助。

据院方公开资料,患者家属王女士至今仍记得她和余峰的医患互动。十年前,王女士的女儿高烧不退,经余峰医治后

顺利好转。此后每次复诊,余峰都会从抽屉里拿出小糖果哄孩子配合检查,“后来我女儿每次路过医院,都要说去看看余奶奶。”

像这样发生在余峰身上的正能量医患故事还有很多。她是患者口中“看病时总会蹲下来和孩子平视”的余医生,也是同事眼里“科室临床和科研能力最高”的前辈。

尽管学术和科研能力优秀,但余峰仍愿意把更多时间留给患者,为此还谢绝了组织上科主任的任职提名。她曾说:“我更适合也更希望自己成为真正资深的专业医者,我需要更专注一些。”

她的母校温州医科大学在悼念文章中写道:余峰一生专注于自己热爱的儿科事业,她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儿童被称为人间天使,我愿借这个职业做一辈子的天使守护者”。

遗憾的是,杭州市中医院在悼念文章中透露:几年前,余峰被确诊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高居第二位。数据显示,结直肠癌预后主要和分期相关,我国结直肠癌平均5年生存率为56.9%。

院方称,术后,余峰自觉无碍便坚持重返诊室。因为在她心中,患者的需要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丈夫对此表示,“她认为工作是良药,工作着是幸福的。”

逝世前,余峰曾嘱托女儿尽快联系温州医科大学,完成遗体捐献。在她看来,“学医时,是前辈捐献的遗体教会我救人,现在我可以接过这轮接力棒了。”

温州医科大学在文章中写道,她的故事必将铭刻在更多地方:在那些被她治愈的孩子长大后的温暖记忆里,在医学生初次执起手术刀时的敬畏心中,在温州医科大学“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校训精神深处,永恒回响。

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