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红会事业» 应急救援

【救在身边】夏季强对流天气应对指南

夏季强对流天气应对指南

夏季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裹挟着暴雨倾盆而下,冰雹砸向地面发出密集声响——这便是夏季强对流天气的典型场景。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我国每年因强对流天气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元,人员伤亡事件中,超60%与未及时防范有关。掌握科学应对方法,已成为每个家庭夏季安全的必修课。

夏季强对流为何更凶猛? 

 

强对流天气的本质是空气的剧烈垂直运动。夏季地面受太阳辐射加热后,湿热空气迅速上升,与高空干冷空气形成强烈对流。这种天气具有三大特征:

1突发性极强:从生成到爆发可能仅需30分钟,202574日华北地区出现的11级雷暴大风,气象部门提前2小时才监测到强对流云团。

2破坏力惊人:短时强降水1小时雨量可达70毫米,相当于普通暴雨3天的降水量;冰雹直径超2厘米时,可砸穿汽车挡风玻璃。

3局地性突出:2024年江苏南通龙卷风灾害,影响范围仅3公里宽,但风速达17级,造成23人伤亡。

气象专家指出,夏季午后至傍晚是强对流高发时段,此时大气中不稳定能量积累达到峰值。

极端天气下的生存法则

 

(一)暴雨中的避险指南

1行车安全:20256月北京暴雨导致多辆汽车在积水路段熄火,驾驶员被困事件频发。正确做法是:

• 提前观察路面积水,超过轮胎1/3高度立即绕行

• 车辆熄火后切勿二次启动,立即下车转移至高处

• 保持车距为平时2倍,避免前车溅起水花遮挡视线

2户外行走:避开路灯、电线杆等带电设施,2024年广州暴雨中,因触电伤亡的案例占比达15%。若发现地面冒泡、有异味,可能是地下管线泄漏,需立即远离。

 

(二)雷暴天气的防护要点

1室内防护:关闭门窗并拉上窗帘,防止侧雷击入室。2023年浙江某小区因未关窗户,导致室内电视被雷击毁。

2户外避险:

• 立即进入装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

• 无法躲避时,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抱膝降低高度

• 避免使用金属柄雨伞,2024年成都冰雹灾害中,多人因持金属伞被砸伤

 

(三)大风天气的应对措施

1建筑安全:检查阳台花盆、空调外机是否固定,20256月上海大风导致某小区12个花盆坠落,造成3辆汽车受损。

2高空作业:强风预警发布后,立即停止塔吊、脚手架作业。2024年河北某工地因未及时停工,导致塔吊臂折断,造成2人死亡。

特殊场景的应急方案

 

(一)冰雹来袭的30秒黄金期

当发现云层快速压低、听到"轰隆"闷雷声时:

1 立即进入室内,用毛毯包裹头部

2 若在车内,停靠至桥洞等遮挡物下

3 农业设施需提前覆盖防雹网,2025年山东寿光大棚采用防雹膜后,冰雹损失降低80%

 

(二)龙卷风的生死抉择

遇到漏斗云或听到类似火车的轰鸣声时:

1室内:躲进卫生间等小空间,用棉被裹住身体

2室外:向垂直于龙卷风方向逃跑,若来不及则寻找低洼地趴下

3车辆:立即弃车,2024年美国龙卷风灾害中,车内避险者死亡率是室外避险者的3

未雨绸缪的防御体系

 

(一)家庭应急包清单

1基础物资:手电筒、急救包、饮用水(每人每天3升)

2防护装备:防滑雨鞋、反光背心、N95口罩

3重要文件:身份证、保险单、房产证的防水密封袋 

 

(二)社区防御网络

1物业需定期检查排水系统,2025年武汉某小区因清理下水道,避免内涝损失超200万元

2建立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联络机制,确保预警信息10分钟内传达

 

(三)科技防御手段

1关注"中央气象台"等权威预警,设置强对流专项提醒

2安装家用气象站,实时监测温湿度、风速变化

3使用"应急管理部"APP获取避难场所导航

强对流天气虽难以精准预测,但通过科学防范可将损失降至最低。2025年夏季,全国已开展超5000场强对流防御演练,覆盖学校、社区、企业等重点场所。记住:当收到气象预警时,你的每一次谨慎行动,都是对生命最郑重的守护。

 

来源:中央气象台、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