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十大应急救护常识,关键时候能救命!
在日常生活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掌握应急安全常识是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十大应急安全常识,赶紧收藏并转给身边人吧。
一、交通安全常识
遵守交通规则是保障出行安全的基础。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切勿闯红灯或翻越护栏。乘车时,务必系好安全带,儿童应使用安全座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留意安全锤、逃生门等应急设备位置。驾车前避免饮酒或服用可能致困药物,保持专注,不超速、不疲劳驾驶,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检查,确保车况良好。
二、地震常识
地震突发性强、破坏力大。若身处室内,应迅速躲避到卫生间、厨房等小开间或坚固家具旁,护住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物砸伤。远离外墙、窗户、悬挂物,待地震暂停后再有序撤离。若在室外,要迅速跑到空旷地带,避开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等,护住头部,蹲下或趴下等待地震结束。
三、暴雨、洪涝常识
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在暴雨来袭时,避免外出,若必须出行,尽量避开低洼路段、地下通道等易积水区域。洪涝发生时,要迅速向高处转移,如附近楼房、山坡等。若被洪水围困,要利用手机、哨子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要私自涉水逃生,以免被激流冲走。同时,注意防范暴雨可能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四、雷电常识
雷雨天气尽量待在室内,关闭门窗,拔掉电器插头,避免使用有线电话、电脑等导电设备。如在室外,不要在树下、孤立的棚屋或高塔下躲避,远离金属物体和水面。若在空旷场地,要尽量降低重心,蹲下并双脚并拢,避免成为雷击目标。
五、燃气安全常识,用气 “六” 不准
燃气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切记以下 “六不准”:不准在安装燃气设备的房间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准在燃气设备上搭挂物品或作为支撑;不准擅自改动、拆装燃气设备和用具;不准在燃气泄漏时触动任何电器开关或使用明火;不准将燃气管道埋入墙体或地下;不准将装有燃气的钢瓶倒置、卧放或高温烘烤。日常使用燃气后,务必关闭燃气阀门,定期检查燃气管道有无漏气情况。
六、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常识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切勿乘坐电梯,要沿着疏散指示标志,迅速从楼梯逃生。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态前行,避免吸入有毒烟气。若疏散通道被烟火封锁,可退回房间,用湿布堵住门缝,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楼道、楼梯间畅通,不堆放杂物,熟悉建筑物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
七、电动自行车安全常识
电动自行车起火会造成严重后果,需注意以下几点:不要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充电,避免夜间长时间充电。购买电动自行车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定期对电池、线路等进行检查维护。骑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头盔,不闯红灯、不逆行、不超速行驶。
八、防溺水常识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教育孩子做到 “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成年人在参与水上活动时,也要提高安全意识,穿戴救生衣,避免在危险水域游泳。
九、家用电器安全常识
定期检查家用电器的电线、插头、插座,发现老化、破损要及时更换。避免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以免超负荷用电引发火灾。使用电器时,要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用完后及时关闭电源。雷雨天气,尽量不要使用电视、电脑等电器,防止雷击损坏设备或引发安全事故。
十、电梯安全常识
乘坐电梯时,要遵守电梯使用规范,不倚靠电梯门,不随意按动按钮。如遇电梯故障,不要惊慌,按下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或拨打救援电话,保持冷静等待专业人员救援,切勿强行扒门逃生。